贊助商鏈接 |
597苗木網整理發(fā)布:梔子花的養(yǎng)殖方法 梔子花怎么養(yǎng)
<密接,土表與盆沿相平,澆透水沉實后,土面距盆沿保留5厘米左右作為澆水的水口即可。新上盆的植株應先放于半陰處一周,避免陽光直射,然后再逐漸置于陽光充足的地方,進行正常管理。從南方引種,應盡多帶土移植,增高成活率。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0.8〜2米。干灰白色,小枝綠色,葉對生或3葉輪生,革質,有光澤,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全緣;花初為白色,后變?yōu)槿辄S色,芳香,單生于枝頂或葉腋,花期5〜8月,果期8〜11月。
3. 生態(tài)習性
性喜溫暖濕潤氣候,喜陽光又不能強烈陽光照射,喜空氣溫度高,通風良好,適宜生長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、輕黏性酸性土壤中,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。在貧瘠土壤和堿性土壤中植株生長不良,花朵稀少,易患葉子黃化病。最佳生長溫度為15〜251,301以上生長緩慢,怕嚴寒,在一51以上可安全越冬。在北方地區(qū)需要在室內越冬。
4. 苗木繁殖
梔子花繁殖采用捍插繁殖、壓條繁殖、分株繁殖、播種繁殖。
扦插繁殖可在春季、秋季進行,如條件許可,3〜10月都可進行。扦插可選取當年生或上一年生長的半木質化、木質化健壯枝條,插穗長10厘米左右,剪去插穗下端葉片,扦插后遮陰,保持基質水分,30天后可生根。扦插前可用0.]5濃度的萘乙酸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10秒,或使用生根粉浸沾插穗基部,提高成活率。也可采用水插,選取梔子花當年生半木質化健壯枝條,插穗長10 厘米左右,剪去插穗下端需浸泡入水部分的葉片,插人容器。扦插后,每3天更換潔凈清水一次,保持散射光,15天后可生根。
壓條繁殖適宜在春季植株未萌發(fā)前進行,選取1〜2年生健壯枝條,在節(jié)下輕刻,造成局部創(chuàng)傷,剪去埋入地下部位的葉片,埋人土中,固定好枝條,進行保濕,30天左右開始生根,90天后可與母本分離,進行栽植。
分株繁殖在春、秋季都可進行,選擇健壯的植株,分株前先將植株從栽植容器中取出,順植株生長縫隙分離分株苗,剪去衰老和腐爛的病根,剪去部分分株植株地上部,進行盆栽,形成新盆栽植株。分株苗盆栽前可使用生根粉浸沾根部,增加成活率。
播種繁殖多在春季進行,種子容易萌發(fā),發(fā)芽適溫為251左右,播種后保持基質濕潤至出苗,出苗后要逐漸接受陽光照射。注意管理,一年后可移植,3〜4年后開花。
5. 栽植
盆栽容器和盆土:一般選用排水通氣的種植容器,泥盆、紫砂盆對植株根系的發(fā)育生長有利。梔子花適宜生長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、輕黏性酸性土壤中,可用園田土 :草炭:沙=5 : 3 : 2的比例進行配制。并可在營養(yǎng)土中加入適量有機肥,硫酸亞鐵可適量添加,用來調整營養(yǎng)土。日值。
栽植方法:選取壯苗在春季發(fā)芽前栽人盆內。栽種前,按苗株大小選用合適的容器。先在容器底部滲水孔墊瓦片,并在容器內填人部分營養(yǎng)土,苗木盡量多保留根系,植入后再填土使根部與土壤
6. 水肥土管理
梔子喜濕怕干,春季每2〜3天澆水一次;夏季可每天澆水一次,對植株進行遮陰并向植株及周圍噴水,增加環(huán)境濕度,降低溫度,減少水分蒸騰;花現蕾后,適當控水,以免造成花蕾脫落;秋季氣溫開始降低,每2〜3天澆水一次;冬季澆水以偏干為好,防止水大爛根。
梔子喜肥,應多施薄肥。春季,植株生長緩慢,每15〜20天追肥一次;進入生長旺季,可5〜10天追肥一次;現蕾期澆1〜2 次0.1%〜0.3“磷酸二氫鉀水溶液,可使花朵肥大;秋季開花后不施肥,防止植株徒長,不利越冬;冬季如在溫室內越冬,可視養(yǎng)護情況進行施肥。北方地區(qū)水、土含堿性較高,需要每10〜15天澆一次0.3%硫酸亞鐵水,使土壤環(huán)境處于相對的微酸環(huán)境,防止黃化病的發(fā)生。
盆栽梔子1〜2年需要進行一次翻盆換土,以補充養(yǎng)分。時間以早春萌動前為好,翻盆換土時去掉部分宿土,并修理根系,適當疏去部分老根、傷病根。上盆時要施足基肥,上盆后要澆透水,避免陽光直曬,防止枝葉脫水,一周后再逐漸置于陽光充足的地方,進行正常管理養(yǎng)護。
盆栽梔子怕嚴寒,在北方地區(qū)需室內越冬。在氣溫下降到5 前,應搬入室內,同時注意通風見光。室內越冬,宜放置在陽光充足的房間里,室溫應在5以上。澆水要進行控制,盆土微濕即可,防止水分過大,造成爛根現象發(fā)生。第二年不宜過早出室,應在氣候溫度穩(wěn)定后再出室。
7. 整形修剪
梔子萌發(fā)力強,如任其生長,既影響正常開花,又失去觀賞效果。春季在植株萌發(fā)前可進行整形修剪,剪去內膛枝、病弱枝,個別徒長枝要進行短截;但春季修剪不可重剪,否則當年不開花。在)' 梔子生長旺盛期將停止時,可修剪去掉頂梢,促進分枝萌生,利于日后生長。大的植株可在花后進行強剪,出芽后去除向內生長的芽和主干下部的芽,并將內膛枝、病弱枝剪去,使株形更緊湊美觀。
梔子主要病害有褐斑病、炭疽病、煤污病、根腐病、黃化病等,容易發(fā)生介殼蟲、粉虱、蚜蟲、紅蜘蛛危害。
主要措施:及時清除枯落枝葉、病葉,注意通氣,以減少病害傳染。對蟲害可用45%的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%樂果乳劑1200倍液噴殺。對病害可用50“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50%托布津800~10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~1000倍液、70%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,每7~10天噴1次,連續(xù)3〜4次。日常管理加強病蟲害情況檢查,發(fā)現病害情及時進行處理。介殼蟲可采取人工輔助滅殺。防治煤污病時,注意去除蟲害,防止反復發(fā)病。黃化病可每4〜6天追肥一次,很快可發(fā)生轉變。梔子花的養(yǎng)殖方法 梔子花怎么養(y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