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鏈接 |
中華水韭被認為是植物界的大熊貓,是出現于3億年前的活化石,也是中國第一批公布的50多種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的一種,為中國特有的物種,屬極度瀕危的孑遺植物,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。它在諸暨出現了!
就在不久前,浙江省著名植物分類專家、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教授李根有在諸暨五泄林區(qū)考察時,意外發(fā)現了中華水韭的蹤跡。發(fā)現后,他立即與諸暨市農林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取得聯系,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工作人員前往現場,確認了植物品種。
李根有發(fā)現的這些中華水韭長在半山腰的荒廢水田里,總共300多株,占地幾百平方米。“這次發(fā)現的中華水韭體量之大超乎了我們的想象!”諸暨市農林局森林資源科科長樓煥澤十分欣喜。
中華水韭的學術研究價值很高,它是經第四紀冰川后殘存下來的孑遺植物,沒有復雜的葉脈組織,在分類上被列為擬蕨類(小型蕨類)。但它既不同于其他成員,如石松、卷柏、木賊,也不同于其葉長,而成線形,沒有復雜的葉脈組織的種類,因此在系統(tǒng)演化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。
中華水韭怎么會出現在五泄林區(qū)?
樓煥澤介紹,按記載,早在50多年前,五泄也曾發(fā)現過中華水韭,后來就銷聲匿跡了。中華水韭對濕地生態(tài)變化的指示作用非常靈敏,對生長環(huán)境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。除了要有豐富的有機質,還不能有任何污染。若環(huán)境中有像百草枯這樣的農藥,即使非常微量,也會馬上枯萎死亡。因此,中華水韭的再次現身,也是環(huán)境優(yōu)化、生態(tài)改善的良好佐證。
樓煥澤說,中華水韭最好是進行原生地保護,并需要在周邊杜絕各種破壞環(huán)境的行為。接下來他們將與李根有教授等相關專家,一起商量制定一系列的保護方案,設立中華水韭自然保護小區(qū),并請五泄林場落實專人看護,使它有安全的生存、繁殖環(huán)境。
推薦閱讀: